被抖音、标语和宣传画占领的城市

在上下班高峰的公交车和地铁上,我才开始深刻的体会到「数字劳工」这个词的含义:大家辛辛苦苦上了一天班,结果下班了还要继续努力娱乐来训练大公司的推荐算法,观看他们的广告,认真在下班时间也给其他人创造财富。

今天下午去某地办理文件,去的时候还好,回来时刚好赶上了下班高峰,几乎站了一路。前面的大爷先是打开了微信,和几乎所有人一样,满屏乱七八糟的群聊(感谢张小龙的克制),先是看了微信群里关于龙卷风的视频,跳转到微信看一看,下滑了几条洪水的视频,接着开始翻订阅号里的文章列表,几乎每篇文章标题里都有至少一个感叹号(「最新!」、「震撼!」、「愤怒!」、「重磅!」),然后打开了拼多多,划了几条商品推荐,签到领积分,最后又回到微信,如此循环。右前方的女生看了一会儿抖音,然后切换到微信,接着关掉了屏幕。三分钟左右,又打开手机,进入微信,然后又打开抖音,这次开始专注起来。左边的人、右边的右边的人、右边的右边的前面的人,或许还有其他半车人都在看抖音(抖音俨然成为了一种新兴宗教)。

抖音、快手们以及各种抖音快手化的程序们争相接过了电视的接力棒,以一种更高效的方式来对人类进行信息投喂(他们称之为算法推荐)。我像躲避电视一样躲避这类被动灌输的信息流,我知道自己一样抵挡不住,所以只在偶尔出门的时候和公交地铁邻座的陌生人(偷偷)瞟两眼,不过大部分的抖音视频和配音都让人反胃。

我有一次下载了抖音想看看在经过筛选后会留下哪些视频。在筛掉一堆无聊的视频后(常常伴随着无聊的配音和字幕),剩下的都是晚霞和云、海浪、滑板、街道、动画电影。到最后这些重复的内容让我有些厌倦,而且不停的打断让我感到烦躁。相比于看一堆十几秒的夕阳、风景和精彩电影画面剪辑。我更希望看看真的夕阳,看一部完整的电影,亲自去外面走一走。

车里无聊,车外也一样。看窗外的店铺招牌和政府宣传画大多时候是进行审丑训练,字体和排版大都千篇一律,命名、措辞也都无聊透顶。最难看的总要数各种政府机构做的宣传画,第二名是那种政府给整条街布置的统一招牌背景板。作为城市景观破坏之王的横幅更不用说,要么是红底白字,要么是红底黄字,仿佛中国的布料工厂只生产红布。而政治宣传画大都是一种面孔:红黄白三色混合、群山、太阳、天安门、长城、国旗、白鸽、红色绸缎,几乎 80% 的宣传画都离不开这些元素。除了空洞的政治宣传画,其他的非政治宣传画也大都花里胡哨,字体混乱,设计水平低劣。或许政府宣传机构的大部分设计者从来就没有进行过任何现代的审美和设计训练,只要会用 PPT 贴艺术字就能评优秀职工。

南京图书馆的宣传画

南京图书馆右侧的宣传画,左侧对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城市里到处都是这些视线污染源。来源五花八门:文明办、宣教局、市委宣传部、街道办事处,每个政府机构都想给城市景观插一脚,可是你好歹要有基本的文化、审美和设计修养。而且那么密集的宣传画完全就是一种破坏和滥用:仿佛只要哪里有几米空地,几面白墙,不立一块「讲文明,树新风」和「自由民主文明和谐」的牌子就难受。拜托,眼睛也要喘口气的好吧!再美的城市景观也抵不过这些宣传画的破坏。相比之下,我更情愿看商业广告和「乱涂乱画」,所以政府反倒不如把这些宣传位卖给商业公司们,政府里的设计专家们还是看看抖音刷刷朋友圈就好。

退一步说,他们真的认为把丑的要命的宣传画和低幼、空洞或谄媚的标语堆满城市就会让市民变得更文明更有教养?可是这些设计者似乎除了文明和谐之类的共产话语,就只知道三字经和二十四孝图。不知道中国还有多少地方没有这些空洞、不知所谓、丑陋的标语和宣传画?这些密集重复的东西浪费了多少资源?为什么这些东西可以随意的破坏城市景观,侵占人们的视线和思想?

我一直在想,如果可能的话,我提议每个城市增设一个市设计局(反正那么多各种办局处,多这一个也没关系),专管整个城市的标语和宣传画等具象的景观设计。先花一个月清理掉整个城市所有的劣质宣传画和不必要的标语,拆掉所有的统一招牌背景板,然后出台「XX 市城市景观设计风格指南和相关规定」。限制每个政府机构可以张贴的标语/宣传画数量、位置、措辞和设计,每个政府宣传机构在张贴标语和宣传画之前都要经过市设计办的审核和批准。这样一来,我们才能有一个真正干净的城市,我也才能没有障碍的爱这个城市。

看过美好之后的审丑训练并不完全没好处,但如果我有孩子的话,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在还没有了解到美和文明之前就读着那样的标语和宣传画、看着陌生人外放的抖音长大。

被抖音、标语和宣传画占领的城市》上有2条评论

  1. 头像Escape

    突然,让我想到了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天,抬头一看,发现原来学校里面的银杏树都开花了。是时候抬头看看了,低头容易得颈椎病!

    回复

撰写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