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PyCon China 2018

我和 PyCon China 的故事

从参加 PyCon China 2018,到组织 PyCon China 2019,再到现在 PyCon China 2020 正式启动,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来记录下这两年我和 PyCon China 的故事。顺便也让更多的人了解 PyCon China,并且可以参与进来,让它变得更好。

这是一个小小的 PyCon China 私人切片,因为我已经退出筹备组,所以不代表官方立场。写起回忆来难免会有一堆牢骚不吐不快,为了避免让这篇文章变成一份扎手的手札,棘手的手记,我调整了抱怨浓度,牢骚大概只占一半,不会让你心烦。另外也因为我的视角有限,所以一些观点和想法或许有失偏颇,仅供参考,同时欢迎撰文补充和扩展。

参加 PyCon China 2018

2018 年 9 月 16 号,某位读者建议我去报名 PyCon China 演讲,这是我第一次知道 PyCon China。我一边推脱说我做不来,一边在想自己如果去的话要讲些什么好,结果当晚就报上了名,第二天又在组委会的「怂恿」下把演讲类型从快速演讲(10 分钟)换成了主题演讲。26 天后去北京参加了 PyCon China 2018,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技术大会,回来后写了这篇总结文章,一半篇幅都是牢骚。

组织 PyCon China 2019

2019 年 4 月 20 号,在准备提交 2019 年的 PyCon China 演讲申请的时候,基于 PyCon China 2018 的体验向大会负责人辛庆老师提了一些改进建议,比如没有闪电演讲,演讲视频没有上传到网络上公开……然后聊着聊着就加入了筹备组。

2019 年从四月底到十月底这半年时间,我基本完整参与了 PyCon China 2019 的筹备。在整个筹备过程里,大部分事情都掺和了一些:协调规划各类事情、策划和实施闪电演讲、更新大会网站、翻译大会资料、审核宣传文章、创建和更新 Twitter 和 Facebook 账号、接待讲者、做主持人、整理上传幻灯片、写和改进各种表单/界面/措辞……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做各种杂务,我还完成了三个演讲:

这三个演讲花了很多时间准备,虽然完成的都不完美,但从收集到的会后反馈来看有很多人喜欢,这让我很开心。

在筹备工作里,我最主要的工作成果是策划闪电演讲,以及推动两个改进计划:「品牌形象建设计划」和「工作人员 Credit 计划」。

闪电演讲

4 月和辛庆老师沟通的时候,我提议增加闪电演讲专场来让大会变活泼一点,并且自荐可以负责策划和实施落地。然后我就开始负责做这件事情,一直到九月结束,跟踪了整个流程:写策划案、写宣传文章、发布相关社交动态、和讲师沟通、组织试讲、做主持人、自己出闪电演讲、提前跟摄影师要录像、剪辑录像、上传幻灯片和录像。

闪电演讲的模式大致参考了 PyCon USPyCon AU。做这件事的出发点是让 PyCon China 现场气氛不要那么严肃,稍稍有趣一点,而且作为大会的最后一个环节,可以让大家有一个热烈欢快的结尾。本来的设计是闪电演讲作为整个大会独占的最终环节,放到主会场。但事情的发展慢慢就超出了控制。一开始是因为酒店预算有限,主会场上午用完下午要拆成两个会场,所以原定的闪电演讲主会场就被换到了 Web 分会场结尾。接着因为酒店交还场地的时间限制加上上午开始时间延后导致闪电演讲独占场次变成和其他几个会场一同进行。尽管如此,我还是继续把它作为大会结尾来推行,保留了 PyCon China 2019 结束语部分(本想再加一个工作人员 Credit 环节,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作罢了)。

最终效果和预想打了一些折扣,这个折扣是很多事情共同造成的。首先是大家都不熟练,我第一次做主持人,讲者们(包括我)第一次做严格限时 5 分钟的闪电演讲,许多听众大概也是第一次看闪电演讲。再加上大多演讲都比较严肃,讲者或许更关注专业性而不是有趣好玩,听众似乎也更期待和习惯前者。尽管前一晚和几位讲者试讲时一再强调 5 分钟限时,但是最终严格限时策略也受阻,Noah Chen 赖着不走我却没办法,打断严肃的演讲又看起来没礼貌。算起账来,场地也要背一口锅,讲台太高,观众离讲台太远,观众分隔距离太大,导致讲者和听众、听众和听众之间很难建立连接。从我几次演讲的体验来看,大学才是更好的技术大会场地,酒店还是更适合严肃无聊的企业会议。

最后一共收到 20 个闪电演讲申请,上海场留下 7 个:

  • Connect to the World of Python’s Community – Noah Chen
  • 500 行 Python 写一个渲染器 – 谭啸
  • 基于 OwlReady2 的人机交互 – 宋从威
  • Byte Code 的革命 – 赵俊德
  • 使用 Sphinx 制作 Web 文档 – 陈照强
  • 一键将 C/C++ 代码转换为 Python 能调用的代码 – 韦泽华
  • Python 虚拟环境和依赖管理工具大乱斗 – 李辉

我在闪电演讲开场说这是 PyCon China 第一个闪电演讲专场,但也有可能是最后一个。看了今年的宣传文章,啊,乌鸦嘴!演讲时间又变回了无聊的十分钟快速演讲模式,很显然我的设想「闪电演讲开放给现场听众,随便报名,投票决定要听哪个」也没成。我在想,假如闪电演讲继续像去年那样(乱搞),也许就可以通过活泼的演讲形式和外界宣传来吸引到气质相符的演讲和演讲者,进一步影响到参会者,最终让整个大会轻松活泼一点。

如果你对这个不甚完美的最后一次 PyCon China「真 · 闪电演讲」感兴趣的话,可以移步 bilibiliYoutube 看现场录像。

品牌形象建设计划

在我加入之后,发现 PyCon China 的品牌形象很混乱:微博账号长久停止更新,也没有建立 Twitter 和 Facebook 账号,各个账号的名称和头像都不统一,所以我就想建设一个统一完整的品牌形象,让它专业一点。

先是推动确立了统一的官方 logo,当时确定的主 logo 据说是一位新加坡华人工程师设计的作品(具体姓名忘记了,看官若了解还请评论告知),我很喜欢这个 logo:

后续的大会 logo 基本都是这个图案的变种。对于文字版的 logo,我选了基于这个 logo 设计的 PyCon China 2012 版的带文字 logo(作者是陆卫锋):

blank

然后用我最熟练的平面设计软件——Windows 画图删掉了「PyCon 2012」,调整了「CHINA」和图形的距离,让文字里东方明珠塔的塔尖收进图案内部,最终确立了文字版本的主 logo:

blank

大部分社交账号都统一使用这个 logo,官网上因为需要横向 logo,所以用了一个主 logo 横版的变体(由错姐设计)。只剩下两处没统一:新浪微博当时似乎是限制修改头像没改成,而 GitHub 组织大概是被漏掉了。统一了 logo 之后,接着结束了 PyCon China 没有 TwitterFacebook 账号的历史,并且推动恢复了新浪微博账号的运营。但是拜托今年不要放弃更新 Twitter 和 Facebook 呀!29 号在公众号和新浪微博发布动态,而 Twitter 和 Facebook 一直都静悄悄……直到五天后才在 Twitter 上同步消息,而 Facebook 依然没有更新。这时演讲征集截止时间只剩下两天(29 号开放 7 号就结束似乎有些太短了?)

顺便说一句,发现今年出现了一个新的 PyChina logo,建议配套使用:如果社交帐号名称是 PyCon China,那么就用 PyCon China 的 logo;如果名称是 PyChina,那么就用 PyChina 的 logo。bilibili 账号这样搭配就显得混乱,违背了统一品牌形象的初衷(今年或许可以继续完成统一 logo 这件事)。

工作人员 Credit 计划

在 2018 年的大会网站以及我加入时 2019 年的大会网站上只列了一个出品人列表,这个列表更像是一个曾经参与、短暂参与和偶尔参与的混合列表。列表里有的人什么都做,比如李者璈(Manjusaka),和辛庆老师一样做各种协调和杂活,同时还全力支持多个城市的会务,兼职主持人(可塑性极强,如果讲者缺席了就可以当晚熬夜准备演讲第二天填空缺);有的人什么也不做,比如往届参与的成员和初创成员;更多的则是参与演讲议题评审的审稿人;而有的人做了很多工作,却没有被列到出品人列表里面,比如大部分真正处理各类具体筹备工作的工作人员其实大都不在这个列表里:

  • 辛庆(辛姐/Cynthia Xin):协调各类事情,做了很多杂务,因为太多所以不知道列出哪件比较好,反正至少顶了 PyCon China 半边天。
  • 许银(许老板/Jamie Xu):协调现场会务,处理现场各种「火灾水灾」事件。
  • 晁倩(倩姨/啊Q/Queena Chao):PyChina 公众号主理人和现场志愿者负责人,2019 年大部分公众号文章的编辑,同时也帮忙做各种杂务。
  • 王梦兰(大猫/Alan Wang):身兼多职,主营财务、社交媒体维护和资料翻译。
  • 王晓珂(Nicoco Wang):负责物料采购和现场签到,除了买买买,也一起帮忙做翻译和文章审阅。
  • 吴妙璇(错姐/小错/Mxuan):大部分现场物料、文章配图、幻灯片主题、T 恤等纪念品的设计都出自错姐之手。更多她的设计可以在《PyConChina大会设计2017-2019》看到。

在自己负责的领域之外,这里的每个人都会帮忙做各种杂务,也在现场做各种会务支持。除了我比较熟悉的这些人,还有很多其他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一样在背后默默支持。尽管如此,大部分听众却没法了解到这些。

让积极做事情的人感到被认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电影结尾的演职员表即便滚动的再快,也会有人仔细在里面找自己的名字。一个合理的 Credit 机制可以让工作的时候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有了认可也会让大家更有动力参与和投入。基于这些考虑,所以有了这个「工作人员 Credit 计划」。这个计划的重点就是制作一个分类的工作人员列表放到官网上,也推动了为公众号文章署名之类的小改进。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面就是最终整理出的工作人员列表(篇幅所限,出品人没有列出,完整的工作人员列表可以在大会网站的工作人员页面看到):blank

这个页面其实还是未完成的状态。有一些特殊贡献没能列出,比如刘玉龙和何翔宇上传了所有的演讲视频到 bilibili 和 YouTube(中间李者璈也有协助);王梦兰在做新浪微博账号的更新和维护,中间还帮我接管过一段时间的 Twitter 和 Facebook。现场志愿者列表始终没有整理出来,估计也永远不会整理完了。

2019 未完成

筹备过程漫长,许多事情等不到答复可以自己动手,实在等不到那就放弃或折中,而更多的问题是在现场会务上集中出现。因为有太多变数和不确定性,而且又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演,再加上缺乏流程约定和验收,上海场遇到了太多问题,仅我自己见到和体验到的就有:连接线不够长,电脑没法放到讲台;现场网络很差;有道同传失灵;主会场屏幕幻灯片两边有一些看不到;翻页笔频繁失灵;翻页笔不支持左右翻页;(继 2018 再一次)幻灯片尺寸错误;两个会场临时隔断墙隔音不好,分会场变大杂烩场;摄影师拍照片手法单调,拍讲师看不到背景幻灯片,不抓拍开场等关键画面;摄影师录像漏拍,而且没有备用摄像,导致上午主会场 laike9m 的演讲录像不完整……问题远远不止这些,细说起来大概三天三夜说不完。关于上海场会务的诸多问题在郑天航写的《在 PyCon Shanghai 2019 中我该做什么》里有很详细的介绍。

和大多数人类合作活动一样,PyCon China 2019 包含了各种妥协、事故和拖延,但是总有各种将就、补救和掩盖来让一切看起来还不错。对于观众来说看起来还不错就够了,但是对于组织者来说这远远不够,因为我们本可以做得更好,至少也要凭着这一次的经验,让下一次更好一点。

因为在筹备组这半年一直没工作,所以做什么事情都会慢慢变成全职,偶尔几天全职做外包,偶尔几天全职写书,偶尔变成全职参与 PyCon China(也因此被调侃家里有矿,所以筹备组里的人都叫我小李老板)。同样也是因为没工作,大多时间都花在了 PyCon China 筹备和准备演讲上,这半年除了拿过一次稿费做了一个外包项目外没有任何收入,生活也变得很混乱。为了让生活重回正轨,所以决定不再参与 2020 大会的策划。2019 年 10 月 27 号,成都场结束,PyCon China 2019 组织工作进入尾声,我就在筹备组群聊和大家说了再见。

在 PyCon China 的这段时间里,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收获了很多快乐的时光,希望大家一切顺利!

期待 PyCon China 2020

2020 年 10 月 29 号,PyCon China 2020 宣布正式启动了,会议时间定在 11 月的 28~29 号。希望今年的 PyCon China 可以办得更好……

等等,官网哪里去了?不知道为什么,PyCon China 2020 已经开始筹备了,官网却处于下线的状态(不论是 pyconchina.org.cn 还是 cn.pycon.org)。我认为官网是技术大会或者说任何现代品牌的最主要的网络门面,即使用户更喜欢关注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对于一个技术大会来说,在网络上搜索关键词找不到官网,找到官网却打不开,这都会向观众传达一个很不专业的信号。修复并更新官网应该是在公开 PyCon China 2020 消息之前就应该做好的事情,也是现在的当务之急(上文提到官网时使用的链接指向的是我临时放到 greyli.com/archives/pyconchina 下的网站存档,基于 2019 大会网站源码生成)。

虽然不太可能实现,但我还是想说,我们应该有个博客……去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做成这件事,最终只是写了一篇文章放到 PyChina 的博客上,但我还是建议把 PyCon China 博客独立出来。有一个博客可以更方便发布各种消息给搜索引擎和超链接爱好者,而不仅仅是放到微信局域网里的公众号上服务微信用户。

尽管不再参与组织今年的 PyCon China,但是翻开去年写的《PyCon China 2020 规划》,还是有一些改进建议想一并写在这里,也许能够提供一些启发促成一些改进(不感兴趣请猛按空格键)。

首先是议题收集和审核流程需要改进。我在参与组织 FlaskCon 2020 时主办方使用的议题管理工具 Sessionize 很好用(议题收集、评审和日程表导出一体化工具),投票方式更简单合理,每个评审员独立完成投票,通过多重对比得出每个演讲的权重顺序,最终综合所有评审员的投票得出结果。这样远比微信群讨论和看板事项留言更高效,也比赞同反对式的投票方式更科学。而且可以调用其 API 生成网站议程时间表,不用投入大量精力手动同步议程变动。今年会议改线上刚好可以用 Sessionize 的免费社区版,但是考虑到今年演讲申请大都已经投递了,估计没法用(除非手动导入议题数据……),但是明年或许可以考虑。接着去年的想法,如果可能的话,取消工作人员页面的出品人概念,改为工作人员的子分类——议题审核组,只保留列表中该年参与的成员。

在议题申请上去年还有一个改进想法是在议题申请表里添加更多细化选项,比如「演讲难度」。标注演讲难度可以让听众有一个心理期待值预判,也可以让讲者不会有太多心理负担(担心话题太简单被人骂,担心话题太深奥也被人骂)。

另外,协作工具也需要改进。去年就尝试把全部工作沟通从微信转移到 Slack,但是过程并不顺利,不知道今年是不是又回到了微信群聊。我认为不应该互相迁就,而是要想办法让所有人都能正常上网,然后使用最好用的工具。

我在 19 年最后,花了很长时间来做的事情就是整理出一份《PyCon China 文档和资源导航》,收集了所有相关的资源和文档信息,以便能更好的利用这些文档,方便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和链接。同时也尽可能的扩充了大部分事项的检查清单,每一个事项都需要一个用来执行和验收的检查清单,这一点在会后总结时已经达成共识。同时我们也需要写更多的文档来规约和优化会议细节。比如分别交给讲者、听众、筹备组新成员、现场志愿者的入门指引和注意事项。​这些东西再统统加入文档和资源导航以便于查找,并且逐年迭代和优化。

最后,PyCon China 2020 需要新鲜的血液、肺泡和脑细胞,欢迎加入志愿者团队和筹备组,欢迎报名演讲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柴禾多了,火就旺了。祝 PyCon China 越来越好。


延伸阅读:

 

PyCon China 2018:自由的Flask

这是我在PyCon China 2018的主题演讲。这个演讲并没有涉及太多复杂的内容,主要的目的还是想推介一下Flask,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使用Flask。

演讲主题简介如下:

作为一个流行的Python Web框架,很多开发者都喜欢Flask的简洁和灵活,并且常常拿它和“笨重”的Django做比较。基于这些特点,我们可以说Flask是自由的,自由的Flask会让你的Web开发更加自由。具体来说,这里的自由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程序功能的扩展、路由的定义、项目结构的组织以及程序模式的设计等。

相关资源:

blank

欢迎来 PyCon China 2018 听我的演讲

下个月 14 号的 PyCon China 2018 北京场的分会场 C,我有一场关于 Flask 的演讲,主题是“自由的Flask”。因为能力有限,内容不会太过深入,但我会尽量让它有趣一点,介绍一下 Flask 灵活性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些 Flask 贴纸,欢迎参加的同学来找我领取。日程和购票入口见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