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

最近打开知乎的链接经常看到 404 页面:

想象一个这样的场景:一个不了解 404 含义的用户,访问某个知乎的网址,结果看到提示「你似乎来到了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咦,原来知乎是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想想就很有意思。以前没有细想它的文案,现在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预言:知识要么都被你的审查官删掉了,要么就被混进越来越多的垃圾信息里,这样下去知乎恐怕真的要变成知识的荒原了。

审查会造成信息的一元化,最终造成观点的一面倒,而知乎的审查会加强这种效果。知乎上有很多价值判断的问题(如何看待 XXX?)。正常来说,一件事情如果没法用常识大致区分对错,既然需要拿出来讨论,那么必然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在所有回答里,如果持反对和批评态度的答案大都被知乎删除,那么后来的读者便会认为大多数人的观点都偏向支持,从而进一步认为支持才是正确的观点(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习惯的话),于是也下意识的选择支持。再加上如果写答案的人都趋于使用简单粗暴的语言进行攻击和贴标签,读者也会被鼓动起来,变成不会思考只会攻击对立观点的傀儡。

当然,知乎的审查手段很多,比如现在用知乎的搜索框搜「李文亮」,只会看到几条知乎官方账号发布的致敬啦、悼念啦、怀念啦之类的官媒模板新闻,看不到一个问题,连相关用户也被一并屏蔽了(你要祈祷不会有和你同名的人成为国家主席或是变成「争议人物」)。大多相关的问题也被删的七七八八,而你通过各种犄角旮旯找到的问题里,回答以及回答的评论也都是过滤后的结果。再加上作者在答题之前以及在问题被建议修改后的自我审查。这种审查达到了极致。

在其他网站,比如豆瓣和新浪微博,也存在这种一体化的审查机制,但是对待一个广播、一篇日记或是一条微博提出的事件,用户的评论也许是反对或支持,也许是用户对事件本身的补充,也许只是无聊的灌水。因为评论很少有长篇论述,即使被审查筛选,你也不会把 100 条评论看得和 100 个回答一般重要。在知乎上,对于一个「如何看待」类问题,所有的回答天然都默认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和立场选择。长篇大论看似有理有据但也许充满了逻辑漏洞和陷阱,但这种回答却让你下意识的认为其专业而正确,而问题下的「支持」和「反对」按钮更是加重了回答的价值判断意味。

这种特性也许会让知乎变成一个「超级高效的观念、立场和价值观塑造工具」,每一个没法独立思考的人,扔给他一个「如何看待」类问题,只要从上往下把回答刷上一遍,就完成了一个价值观改造流程。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工具有一定的益处,它可以让一个人看到更多元化的观点,甚至接受不同的观点。但是一旦搭配上同样高效的审查和专业的写手,知乎问题就变成了强有力的思想塑造工具,除了政府想要拥有它,其他想要塑造公众形象的明星公关公司和大企业也会非常喜欢(还可以搭配付费热搜调节一起使用)。

一个人、一件事的对错并不容易界定,非黑即白并不是唯一答案。我们要谨慎对待知乎上的价值判断类问题。

另一方面,理性的观点探讨、不同意见的互相碰撞正在从互联网上消失,不仅仅是因为承载这种信息的环境和平台也正在消失(即《中文互联网中“讨论”的消亡》中提到的「公共讨论空间消失」),除了审查的影响,这些理性的声音自身也逐渐被大量无意义的噪音和攻击冲淡,或是因此而退却和沉默。而事实上这不仅仅是知乎的问题,而是娱乐至上背景下整个互联网环境的问题。国内因为言论审查和无良大公司的存在,所以情况更加糟糕。西方世界的大部分人也许沉浸在赫胥黎的预言里声色犬马,而中国人则沉睡在赫胥黎和奥威尔的双重预言编织的梦魇里难以醒来。

如何抵抗这种变化?建立你自己的网站吧。一方面可以尽可能自由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另一方面,不用把自己的数据全部交到别人的手里,要不然一不留神知识变荒原,你写的文章和回答也就成了沙子和尘土。

知乎——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上有6条评论

  1. 头像lyt

    在中国,自己的网站会随时被审查机关要求删帖,关闭。
    把网站放到外面则可能会被gfw屏蔽,使得大陆用户无法看到你的东西。

    回复
  2. 头像LEE

    问题是,在中国(大陆地区)即使是“建立你自己的网站吧”也有很多审查。比方说备案制度,个人网站能做的类型也非常非常有限,还时不时面临被服务商通知整改、取消备案、被随机抽中审查的风险。

    回复

撰写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