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临近小满的一周时间里,在凌晨两点的苏北农村,每个村子的村口或是某个地方都会有乌泱泱一群人在等车去各处「出蒜」(把蒜从土里拔出来)。这些人大多是四十岁到七十岁、甚至还有八十多岁的中老年人,往年或许还有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但现在已几乎见不到。
在漆黑的夜里,一辆辆三轮车里挤满了人,他们蜷缩着打着盹,被拉往各处田地。这是村民们一年里少有的能够挣到「大钱」的时候。麦子、水稻和玉米的收获都被收割机包揽,而空有一双手的人,只剩下出蒜、栽稻这两次机会。每年其他时间在各处的杂活,一天能挣五十到一百块,而出蒜一天最少也是两百块起步(蒜的收获赶时节,晚了蒜瓣就会散开)。如果你能干得更快的话,选择包亩而不是包天,每亩甚至能挣到四五百块。
附近村子有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以包亩的方式,一天挣到了九百块。老人很自豪,还遗憾没能凑个整数挣到一千块。但这种自豪和遗憾并没有持续多久。收工回到村子,她下了车没走几步就倒了下去,再没有起来,手里依然还攥着那九百块。九百块,意味着一个人拔了近两亩地的蒜。在三十度的烈日下,坐着或跪着,在地上一点一点挪动,把上万根蒜从地里一一拔出来、甩掉泥土。最后只剩下九百块。
写的不错: )
最近看了沈书枝的八九十枝花、拔蒲歌。豆瓣对前一本书的分类是民俗top10。。。
书里对8、90年代皖南农村生活的描述,没有这么直白,但是一样很震撼。
也从这两本书里了解到,农民为什么对能挣到现金的机会这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