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k Web 开发实战》虚拟环境/依赖/Pipenv 等问题解决方法

注:这篇文章的主要受众是《Flask Web 开发实战》的读者。

注2:文中的 $ 符号标识一条命令行命令的开始,$ 前面是当前工作目录,# 号后面是注释。你实际只需要输入 $ 符号和 # 号之间的内容,不包括开头和结尾的空格。

在群聊和论坛里总是看到和虚拟环境和依赖安装相关的各类问题,这篇文章希望能够提供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下次如果遇到有人问虚拟环境/Pipenv/依赖安装相关的问题,请把这篇文章的链接丢过去。

安装 Python 库非常慢?

在进入正题之前,你需要先解决基础设施问题。你在执行 pip install 命令或 pipenv install 等命令时会不会网速非常慢?20k/s 或者干脆看到 Time out,Connection reset 之类的报错,这种情况下,你需要设置 PyPI 镜像。具体操作可以在这篇《从国内的 PyPI 镜像(源)安装 Python 包》看到。

要不要继续使用 Pipenv?

因为书里面在一开始介绍了使用 Pipenv 管理依赖和虚拟环境,同时所有的安装第三方库的命令也都是使用 Pipenv,所以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要不要继续使用 Pipenv?」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遇到过任何报错,那么就继续使用它。直到你觉得它在某些地方不再让你满意。

但是如果你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首先确保你使用的是最新版本的 Pipenv),比如:

  • 锁定依赖很慢,停留在「locking…」这样的提示不动
  • 执行正确的命令但是总是出现报错

附注 如果你安装依赖时的报错是「MarkupSafe setup.py: ImportError: cannot import name Feature」,请参考这篇文章解决。

那么就继续看下去。

如果不用 Pipenv,我该怎么办?

解决方法和替代工具非常多,这里给出两个。

方法一:不用虚拟环境

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不用虚拟环境。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那么不用虚拟环境完全没问题。现在你把所有的 Python 包全都安装在一个盒子里,你只需要会使用 pip 安装依赖,也就是使用下面的 pip install 命令:

$ pip install flask

附注 顺便说一句,不用虚拟环境时,如果你是使用 Linux 和 macOS 系统的 Python 3 用户,那么执行 Python 和 pip 相关命令的时候需要输入的是 python3 和 pip3,比如:pip3 install flask。后面不再提示。

这个命令会为你安装 Flask。每到需要安装一个包,你就执行这个命令,把上面的 flask 替换成你要安装的包名即可。类似的,书中所有 pipenv install xxx 形式的命令也都替换为 pip install xxx。

这时你可以跳过 Pipenv 和虚拟环境相关的内容。在第一章,当你把当前工作目录切换到 helloflask 文件夹内之后,整个 1.1 小节你只需要执行下面这行命令:

$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而第二部分每章开头的下面这两行命令:

$ pipenv install --dev
$ pipenv shell

都要替换为:

$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这个命令会安装对应项目的所有依赖,所以后续介绍各个 Python 库时的安装命令不需要再执行。

方法二:使用 virtualenv/venv 来管理虚拟环境,搭配 pip 来管理依赖

第二种方法是改用更基础的工具:你仍然使用 pip 安装依赖,同时搭配 virtualenv 或 venv 来管理虚拟环境。如果你选择这个方法,那就跳过书中对 Pipenv 的介绍,改为阅读这篇《要不我们还是用回 virtualenv/venv 和 pip 吧》。阅读完上述文章后,再继续阅读。

现在你可以跳过 Pipenv 相关的内容。第一章切换进 helloflask 目录后,整个 1.1 小节你只需要执行下面的命令:

$ python -m venv env  # Linux、macOS 系统的 Python3 用户,使用 python3 -m venv env
$ env\Scripts\activate  # Linux、macOS 系统使用 source env/bin/activate
$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 这个命令会安装对应项目的所有依赖

附注 :上面命令里 # 号及之后的文字是注释,不需要输入。如果你使用 Python2,第一条命令需要改为 virtualenv env。这三行命令的作用依次为:创建虚拟环境、激活虚拟环境、从 requirements.txt 文件安装依赖列表。

类似的,第二部分每章开头的下面这两行命令:

$ pipenv install --dev
$ pipenv shell

都要替换为:

$ python -m venv env  # Linux、macOS 系统的 Python3 用户,使用 python3 -m venv env
$ env\Scripts\activate  # Linux、macOS 系统使用 source env/bin/activate
$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 这个命令会安装对应项目的所有依赖

同时书中所有 pipenv install xxx 形式的命令都替换为 pip install xxx(不过你并不需要一个一个执行,因为每章开头执行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时会安装所有项目相关的依赖)。

对于 PyCharm 设置 Python 解释器部分的内容,大致可以沿用,只不过在图 1-4 的位置你需要从列表里选择当前目录 env 文件夹(虚拟环境文件夹)中的 Python 解释器,根据操作系统的不同,将会是 env/bin/python 或 env\Scripts\python.exe。

退出虚拟环境时,使用下面的命令:

$ deactivate

使用书中同样的代码,但是却出现报错?/ 我该怎么安装依赖?

有一些 Python 库在版本变化时会带来 API 的变化,而书中示例程序代码是基于每章开头注明的 Python 库来开发的,所以在更新依赖版本的时候可能会导致示例程序的代码出错。我建议你按照书中的命令来安装依赖,这会从项目依赖文件里安装固定版本的依赖列表,不要跳过第二部分每章开头的命令。

具体来说,如果使用 Pipenv,对应的安装依赖的命令是:

$ pipenv install --dev

如果使用 pip,对应的命令则是(如果创建了虚拟环境,需要先激活虚拟环境):

$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如果是第一章的示例程序,那么在 helloflask 目录下执行一次即可。如果是第二章的四个程序,那么在每一个程序的根目录执行一次即可。后续所有介绍新的 Python 包时给出的安装命令不用再执行。

关于第一部分示例程序的项目结构和启动问题

在第一部分的源码中,一共有 6 个 Flask 程序,分别保存在 helloflask/demos/ 目录下的六个子文件夹内。用来存储环境变量的 .env 和 .flaskenv 文件需要在这些子文件夹内创建,而不是放到顶层目录(helloflask/)。同时为了方便操作,这 6 个程序共用同一个虚拟环境,所以在 helloflask/ 目录下创建虚拟环境。

注意 不要在 helloflask/ 目录下创建 .env 和 .flaskenv 文件,这会导致子目录下的程序无法正确启动(issue #3561)。

如果你按照书里给出的提示执行命令,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是为了防止各种意外情况,这里列一下本书第一部分的操作流程($ 符号前是当前工作目录)。

具体的操作顺序就是,克隆仓库以后,切换到 helloflask 目录:

$ cd helloflask

然后创建虚拟环境、激活虚拟环境、安装依赖:

/helloflask $ python -m venv env  # Linux、macOS 系统的 Python3 用户,使用 python3 -m venv env
/helloflask $ env\Scripts\activate  # Linux、macOS 系统使用 source env/bin/activate
/helloflask $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 这个命令会安装对应项目的所有依赖

接着看到介绍 Flask 最小程序部分,启动第一部分的示例程序:

helloflask/ $ cd demos/hello
helloflask/demos/hello $ flask run

现在看到了第二章,启动第二部分的示例程序(先执行 cd .. 回到上层目录,即 demos/ 目录):

helloflask/demos/hello $ cd ..
helloflask/demos $ cd http
helloflask/demos/http $ flask run

看到第三章,启动第三部分的示例程序:

helloflask/demos/http $ cd ..
helloflask/demos $ cd template
helloflask/demos/template $ flask run

以此类推。

遇到了自己没法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如果遇到问题,你可以先尝试:

  • 看一下本书 GitHub 仓库里的 FAQ 页面 有没有你要找的答案
  • 在搜索引擎搜索你的错误信息关键字,尝试自己解决

自己无法解决的话,可以:

  • 发到 GitHub(issue)和论坛(用文字形式贴出完整的错误信息、相关代码和命令,尽可能的详细描述相关信息)。
  • 发到交流群(建议优先选择发到 GitHub 和论坛,我会定期回复,群聊沟通效率很低,更适合闲聊)

Flask 新书完成时间推迟

很抱歉没能按照预期时间完成 Flask 新书。本来这个消息要到四月一号(预估的完成时间)发布的,但是怕被当做愚人节玩笑,所以还是提前一点比较好。

去年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组织活动和准备演讲上,而今年前几个月又大都用来玩游戏和做外包了,所以一直没有全身心投入到新书写作上,目前大约只完成了一半……

为新书写了一个简单的主页,地址在 http://helloflask.com/book/2。我在页面上放了一个写作进度条,方便感兴趣的人了解进度。同时也加了一个订阅功能,你可以用 Email 来订阅新书的发布消息。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祝大家一切顺利。

明天开始专心写作。

参加 PyCon China 2019 上海站

19 年的九月末,参加了在上海(主会场)举办的 PyCon China 2019(Python 中国开发者大会)。这是第二次参加 PyCon China。

台湾 COSCUP 回来休息了一阵,回过神来已经是九月初了。和去年不一样的是,今年同时参与了 PyCon China 的筹备工作。大脑短路,给自己安排了太多事情:除了大会网站更新、文档翻译、社交网站维护这些前期工作和讲师接待、闪电演讲组织和主持这些现场工作,还要准备自己的闪电演讲、主题演讲和一个三小时的教程(Tutorial),在忙到快要崩溃的时候,终于在开始前两天说服辛庆老师(组委会总负责人)取消了我的教程,要不然我可能会累死 :/

19 号下午出发,这是我第一次来上海,最初的几个记忆碎片是:爬满高架柱子的绿植,夜晚还清晰可见的云,在路边练习红歌的小学生……

泡汤的 Flask 专场

今年本来是想把包括 Flask 作者在内的几个主要的 Flask 维护者都邀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开一个非常货真价值的 Flask 专场,还可以凑成一次 Pallets 团队成员大聚会。所以我分别给 Armin RonacherDavid LordMiguel GrinbergHsiaoming Yang 发了邀请邮件。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最后只有 Armin Ronacher 和 Hsiaoming Yang 能来(后来意识到经费问题,幸好没有全都来)。

20 号早上去机场接 Armin。我的英语水平一般,而 Armin 的英语又有一点难听懂,所以沟通并不多。回酒店的路上,我们一起去吃了早饭。如果写作算是我的职业的话,那么我职业生涯的开端就是 Flask,请 Flask 作者吃顿饭也算是一次小小的感谢。当然,最后也送了一本我的书给他。

Hsiaoming 现在住在日本,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开源项目,很羡慕他的生活状态。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这次终于知道了他的中文名。

大会第一天中午的时候,我们三个加上 Luciano Ramalho(《流畅的 Python》作者,这本书我还没读过……)一起吃了午饭,也算是勉强达成了 Pallets 成员聚会的计划。聊天的时候,发现作为英语不太好的东道主,能够拿出来聊一聊并且可以引起外国人共鸣的话题并不多,中国菜和伟大的城墙算两个。

因为 Armin 的演讲和 Flask 没关系,后来又有了两个 Django 的议题,所以 Flask 专场最后改成了 Web 专场。

闪电演讲的彩蛋

一开始只是提议在今年的大会上增加闪电演讲环节,让大会更加轻松有趣一点,最后却变成了负责组织和策划闪电演讲。第一次组织闪电演讲,第一次做主持人,第一次做闪电演讲,所以都做的不是非常好。

闪电演讲环节安排在 B 会场的最后一场。我在闪电演讲的开场画面里藏了一个彩蛋,但是还没来得及展示它。

这个彩蛋是这样的:开场画面里的时间其实是实时变动的,比如上面写的是「5 点 50 分 准时开始」,如果时间过了 50 分,那么画面上的时间也会跟着变成「5 点 51 分 准时开始」……

本来想安排一个茶歇,让更多其他会场的人有时间过来听闪电演讲,顺便就会有人发现这个彩蛋。但是因为整体议程时间往后推迟太久,已经超出和酒店约定的结束时间,所以还没能等到超出 50 分就匆匆开始了闪电演讲。

虽然这个彩蛋可能会有点无聊,但我想还是要在这里写出来,给它一点存在感。

明年再见

今年的大会主会场组织出了很多问题。比如 B 会场各种设备不停出故障,简直车祸现场。同时因为摄像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上午主会场 laike9m 的演讲视频没有录完整,演讲最精彩的部分没有录进来,这大概是今年 PyCon China 最遗憾的事情。当然,这些失误大都是因为没有好的流程约定、工作监督和备用方案,经过会后的总结和反思,明年一定会做的更好。

因为酒店场地日程紧张,大会前一天(9/20)晚上才能开始布置会场,很多志愿者在这里通宵工作,感谢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们的辛苦付出!

这几天里发生了太多事情,见到了很多新朋友。一天过得很快,大会结束总让人感觉有些失落,大家从不同的方向汇集到这一点,一起在这里停留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各自向自己的方向出发。祝大家一切顺利,或许明年能再见。

相关资源

李辉

2020年1月17日

头像

去年新养了一个盆栽。因为不用浇水不用施肥,自带一个巨大的养料库,所以也可以叫做自带电池(batteries included*)的盆栽。

blank

获得步骤如下:

  • 买一个山芋(小的大概一块钱)
  • 不要吃,等它发芽
  • 切掉底部
  • Bingo!

P.S. 右边的龙猫是瑶瑶的作品。

P.P.S 第一次看到「batteries included」这个词是在 Django 的文档里,用来描述 Python 的特点,有时也会被翻译成「内置电池」。

2019 年总结

从 2019 年的日程本来看的话,越往后面字越潦草,涂鸦和乱画也越来越多。总的来说,2019 年偏离计划太多,虽然有一些计划外的收获,但年初定下的目标大都没有完成。从好坏两方面总结下:

Good

Bad

  • 玩游戏太多
  • 学东西太少
  • 看书太少
  • 产出太少
  • 收入太少

写作

一月份完成了电子书《Flask 入门教程》,虽然是免费电子书,但也在书里放了一个付款二维码(定价¥10),目前收入快接近 400,大概能证明自愿付费不太可行(也可能是因为我一开始错误的把付款二维码放在了后记里 )。2019 年快结束的时候,收到两笔记忆深刻的付款——一份是来自知友 CycleUser 的 66 元巨款,另一份是来自*昱的 2 块钱定金(现在还没收到剩下的 8 块……):

blank

上半年剩下的时间写了新书的第一部分,然后就开始投身到准备演讲和 PyCon China 里了。年底从疯狂的忙碌里安静下来,又回过头来更新了年初写的《Flask 入门教程》,然后花了两个月把上半年写的书稿重写了一遍。

游戏、书和电影

2019 年没怎么看书,Kindle 被闲置到电池故障。电影和电视剧看的也不多,两者分别最喜欢《守望者》和《废柴联盟》。游戏倒玩了不少,和瑶瑶一起通关了《超级马里奥 3D 世界》,《超级马里奥银河》进度玩到 30%,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玩《喷射战士》。

2018 年沉迷《皇室战争》,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在新年计划里加了一条「2019 年不玩皇室战争」。一年过去了,说到做到,但是又沉迷上了《喷射战士》……单场最高战绩是 16 杀,不过最喜欢 0 死 12 杀这一场:

blank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元旦开始放任自己玩了两天游戏后,打算执行「2020 年不玩皇室战争和喷射战士」计划。但是想到那样生活会少了很多乐趣,所以现在又改成春节后再开始执行这个计划 :P

今年计划把书架上大部分的书都读完,通关手里的游戏,在这之前不买新的书和游戏。

演讲

2019 下半年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五个演讲上。输出太多输入太少,本该学的很多东西只好又推到新的一年了。因为经验太少,也没法像其他前辈那样可以在很多话题上游刃有余的自由发挥。收获是了解了怎么演讲,变得不那么容易紧张。

这几次演讲里,在台湾 COSCUP成都 PyCon China 的演讲反响最好,和别人交流的也最多,有很多人因为 COSCUP 那场演讲认识我。参加这几个技术大会也认识了很多的前辈和朋友。

除了准备演讲,19 年还完整参与了 PyCon China 2019 的筹备工作,有很多想法,有时间单独写篇文章。想起来这几次参会的总结文章还都在草稿状态,虽然已经是 2020 年了,我还是要写完它们的 :/

其他

五月份来了南京。这一年仍然没工作,靠《Flask Web 开发实战》的稿费和几个外包项目的收入维持生活开支。每次钱花得差不多,已经在翻招聘网站、了解面试技巧的时候,总会有一笔不多不少的稿费让我可以再拖一段时间。就这样一年又过来了。

很感谢女朋友没有反对我不工作,而且还乐观的和我过这种有点拮据的生活。19 年在自己的事情上投入太多的时间,对她的陪伴和关心不够多,今年要多和她出去玩。

2020 计划

今年的重点是这三件事:

大部分时间还是会用来写书。除了写书,还会尝试录一个视频教程。编程有太多的东西要学,只能先专注流行和基础的东西。保持时间投入,不强求成效。英语的话,虽然 19 年是真正开口说英语最多的一年,不过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高,还需要大量输入和练习。

2018 年因为写书的生活非常单调,所以停掉了时间记录(要不然我就能清楚知道自己在游戏上浪费了多长时间了),今年重新开始记录每天的时间花销,年底来分享数据。


年总结还是要在当年完成,这样就不用纠结「今年」和「明年」两个词的用法。

参加微软 2019 华东高校黑客松(Hackathon)

上上上周,我从南京东边的郊区跑到南边的郊区参加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举办的微软 2019 华东高校黑客松。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黑客松,不过并不是去参赛,而是作为微软 MVP 去客串评委。

黑客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知道「黑客松」是什么,直到看见「黑客马拉松」这个译法,才恍然大悟,明白是「Hackathon」的音译。虽然「创客马拉松」和「黑客马拉松」更通俗易懂,但我还是更喜欢「黑客松」。

「黑客松」最简洁,而且不会让人误以为是「只有黑客才能参加的马拉松」。虽然是一个奇怪的新词汇,但总有一天,它会变得和沙发、咖啡、巧克力还有图样图森破一样平常(不过「鲁棒」我想我这辈子都接受不了)。更重要的是,「黑客松」作为一个新词汇不会污染现有的信息环境,搜索马拉松的人不会看到黑客松相关的信息,反过来也一样。但是使用「黑客马拉松」的话,就有可能看到黑客和马拉松相关的信息。

顺便说一句,在黑客松的维基百科页面还看到「Sprint」被翻译成「短跑」,这种翻译就太难理解了:今年 XX 技术大会有短跑活动你要不要参加?如果意译会带来混淆,这时不如保持用英文。

报队名

在黑客松里,创意很重要,那么队名可以算是创意的第一个部分。第一天上午,主要的环节就是报参赛队名领姓名卡和餐券,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队名。当时我在想,假如把这个环节放到学校礼堂,让某个严肃的校领导来念队名,应该会很有意思。下面是所有的参赛队队名:

  • 宁说的都队
  • 六点起床
  • 知道伐
  • 济人同创
  • 三个三本
  • 菜鸡互啄
  • 北泽棒球社
  • Hello, world
  • 同航
  • 结束了去吃火锅还是烤肉呢
  • 仪科19
  • 好好学习
  • 白给??白给
  • TDZ
  • 脱发先锋
  • 我的代码怎么穿着品如的衣服
  • NJUSE菜鸡小朋友
  • 3Rookies
  • 修仙小队
  • 舍友和女朋友视频聊天声音能不能轻点队
  • 南猿不折北
  • 数理基础不扎实队
  • 三傻大闹微机房
  • HAPE
  • 阿撒托斯小队
  • 基普乔格队
  • HackContingent
  • mortal coding
  • 南上加南加南
  • 老年开发团队
  • 肥宅快乐队
  • sdas
  • 做不出来不改名
  • 仗键天涯
  • NULL
  • 不知道叫什么队
  • 现代哲学研讨小组
  • 我体系结构写完了
  • 我只想躺着赢奖杯队
  • 辣鸡队
  • 业界新手队
  • 挺秃然的
  • 菜?落泪
  • 送给最好的ta
  • ?
  • 你说的都队
  • NULL
  • 对对对
  • 问题不会求解队
  • FPXnb队
  • 哈哈哈哈
  • 脱发zzz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我躺好了
  • 半学期没敲代码
  • warning&error&fault
  • 看什么看你个小秃头
  • include
  • 萘乙芴
  • 为了伯伦希尔的荣耀

blank

一共有 61 队,第一天来签到的人快坐满了一间大教室。不过,第二天下午评审的时候只剩下 24 队,跑掉了三分之二……

评审

有些人是第一次公开展示,有些人因为时间太短准备不足,所以大部分都没能在规定的五分钟时间里完整的展示自己的项目。而我也是第一次做评委,发现打分好难。有些项目没有给出足够的信息,有些项目还和对应的评分点不相关。评分表也太细致了,一共分了六大类 13 个评分点,每个评分点都有各自的分值。如果换我来设计的话,只要分六大类就好了,每个大类分值统一为 10 分,最后取平均值。

每个展示后还有两分钟的提问环节,我对一些感兴趣的项目提了一些问题。遗憾的是,提问的时候忘记说赞美的话,比如三个三本队的展示视频做的很棒,辣鸡队的 GitHub 注释扩展也很有实用价值。另外我误解了一个 Markdown to revealjs 项目的实现,以为是 revealjs 的竞品,后来才明白是从 Markdown 文件生成 revealjs HTML 文件的工具。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搞错了,因为 revealjs 本身也支持使用 Markdown,而且可以引入外部 Markdown 文件……

最终评分结果里,其实第六名和第七八九名都很接近,七八九名分别是我只想躺着赢奖杯队、修仙小队和数理基础不扎实队。退一步讲,即使没获奖也没关系,毕竟奖品和奖金似乎也不是很有吸引力……如果能在这个过程里体会到快乐,那就足够了。

项目

我比较感兴趣的项目有下面几个:

第一个项目类似 Stack Overflow,不过可以通过 Docker+code-server 给每一个提问者提供一个在线的代码编辑和运行环境,回答者也可以相应的复现环境,对代码进行修正和调试。我当时的想法是这会给提问者带来比较高的门槛,而且有些问题并不一定有可以运行的代码。这个项目或许可以做成类似 JSFiddle 这种工具,然后开放给 Stack Overflow 这类网站集成使用。

好吧,其实我对深度学习完全不了解,只是单纯觉得第二个项目完成度很高,很喜欢这种在线可视化教程。

第三个项目很期待可以被实际做出来,不过显示注释的形式建议不要在代码右侧显示,而是单独在页面左侧或右侧显示一个浮动的边栏。

第四个项目没有参加评审,是偶然在 GitHub 上发现的。它可以实现通过扫描图片上的活动日期自动生成日历。有一个爬取教务系统信息生成课表导入日历的 Super_iCal 项目(看什么看你个小秃头队)类似,也很实用。

有一些只针对校园场景的 App 也不错,但还有些似乎少点东西,感觉更像是外包项目。知道伐队的全景照片生成项目 OneDay 实现的很完整也很漂亮,但是可能只会吸引小众群体。另外就是各种智能项目,大部分并不够实用。比如智能冰箱,反正我是不想要一个会发出语音提示「放入苹果」的冰箱,我也不想每次放进去什么东西还要手动在手机上设定过期时间提醒。还有智能垃圾分类垃圾箱,垃圾箱可以自己判断投入的垃圾种类并进行分类,也就是说我可以随便扔垃圾进去,那么这样会不会让人们更不愿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呢?

本来以为会看到很多很傻但很有意思的小游戏,像是仗键天涯队的 HackerGo 这种,不过好像就这一个。因为没有设计,采用全手绘风格。这是他们夜里人工骑自行车踩点采集坐标画出来的学校地图:

blank

因为手里只有队名列表,但是没有对应的项目列表和介绍,其他的都忘得差不多了。大部分项目都上传到了这个 GitHub 组织,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转转。

氛围

虽然我没参加过黑客松,还是感觉这次的黑客松氛围不是很足。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会务上面投入的精力(和钱)不够。当然,组织活动没有收入,而且场地、经费也处处受限,参与过 PyCon China 的筹办,这些我能够理解,也很感谢东大微软学生俱乐部的同学辛苦组织。从我的角度来看,有一些想法和小建议:

  • 不论是导师演讲,还是最后的项目展示,都要有录像,会后放到网上分享
  • 需要一个贯穿全流程的主持人来引导现场秩序
  • 每一个参赛者都应该发一份小小的纪念品,比如 T 恤
  • 虽然场地条件有限制,但还是应该尽可能的解决 WiFi 和电源接口问题

其他

把今年参加几次活动收集的贴纸拿去送人了,不过 Flask 贴纸没多少人要,剩下的几张又被我带回来了 :/

blank

这次还认识了很多前辈们:微软的高明珠老师、陈昊老师和吴含宇老师;南京本地 Office 方向 MVP 方洁影老师,从广东来真的是老师的 AI 方向 MVP 卢建晖老师,从苏州来在做微信小程序开发的 .NET 方向 MVP 苏盛巍老师。

blank

(合影里少了第二天到的吴含宇老师)

尴尬的是,虽然同为微软 MVP,但是我对微软技术栈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聊天的时候基本插不上话……不过第二天下午去地铁的路上和苏盛巍老师聊了很多,苏老师跟我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给了我很多建议,很受启发。

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经历,也许明年会去真正参加一次黑客松。


这篇文章本来会更早一点写完,拖到现在一方面是因为要赶新书的稿子没时间写,另一方面是因为意外丢掉了花了 2 小时 19 分钟写的草稿,所以只能重写一遍  :(

  • 写作耗时:7h 49m
  • 图片来源:活动组委会(东南大学微软学生俱乐部)

《Flask 入门教程》第二版发布

Flask 入门教程》第二版发布了!新版本主要有以下变化(详见 commit 列表):

  • 去掉了 Pipenv 的介绍,改为使用 venv/virtualenv+pip
  • 所有提示和注意段落使用引用样式标注
  • 修正了大量笔误
  • 调整前言和后记内容
  • 调整部分措辞

访问本书主页下载 PDF 或在线阅读。

参加 PyCon China 2019 成都站

今年下半年安排了太多演讲,把自己弄得很累,还好现在都已经结束。趁还没有完全忘掉,逐一总结下这几次活动(以讲者和志愿者的角度)。先从 PyCon China 成都站开始,因为这一篇草稿的完成度最高。

准备

第一次来成都,飞机上看到地上用植物画成的巨大熊猫,这是第一个关于成都的现实画面。一路出发去郫都区。坐 736 离开城市,经过田野,经过工地,又来到城市,乱糟糟的路边遇见崭新的轻轨,黑漆漆的地方走几步突然冒出招牌林立的发光建筑,感觉成都是一个生命力很强很丰富的地方。下次来一定要多去其他地方逛一逛。

蛇是不喜欢下雨的动物,但是 PyCon China 2019 上海站下雨,成都站也下雨。会场在西南交大(犀浦)的图书馆一楼,晚上去帮忙布置会场和测试幻灯片,这时候就已经开始下雨了。技术大会放到大学里举办会让人感觉很放松,参会的人可以想象自己是回到学校上了一天课。

因为规模不大,所以没多少事情要做,大家都很悠闲。中间让李者璈帮忙确认了幻灯片里的技术内容,回到酒店改幻灯片到很晚。

演讲

这次演讲是上海场主题演讲的 2.0 版本。内容变动了很多(大概 50%),花了 31h 51m(上海场的 1.0 版本只花了 23h)。「无法停止改进」的毛病依旧,幻灯片改了很久,一直到演讲开始前。

blank

和其他几次演讲差不多,这次计划了五次试讲,但是一次都没完整进行过。不过演讲还算顺利,现场气氛很好,有一种在大学里上一节水课的感觉。

因为大部分时间还在改幻灯片,其他演讲只是间歇的听了一些,不过了解到很多周边故事:李者璈因为要补藤井美娜上午的空位,所以连夜赶制了演讲,中午差点病倒;藤井美娜因为台风滞留机场一夜,第二天还坚持赶过来演讲;红姐(thautwarm)通过演讲来驱动项目的开发进展,这次已经是 PyCon China 2019 第三场演讲……

Jonathan

我在上海站的时候帮忙做讲师接待,碰见一个外国人来会场买票,他就是 Jonathan。带他去三楼买票的路上聊了下 Python 和 Flask,顺便递了张名片。过几天 Jonathan 加我微信,说过段时间会去成都,想申请做一个分享,于是就有了《Soft Skills For Software Developers》这个议题。

不过对 Jonathan 和他妻子来说这一天还是挺难熬的,因为 Jonathan 除了自己的演讲外,一句中文听不懂,但还是坚持在会场坐了一整天(第二天早饭的时候他说自己还是能看懂代码部分的……)。而且他妻子并不是程序员,也是边打毛衣边陪他静坐,中间实在无聊才出去逛了逛。

网友们

这次在成都见到了很多网友。比如聊起技术停不下来的红姐(午餐即兴演讲第一名);因为要去机场接藤井美娜所以没能听到我的演讲感觉很遗憾但我告诉他演讲很水不用遗憾但他还是不相信的陈诗桐;给我推荐了第二天的旅游路线但我还是哪里都没去的新任成都站负责人王天幸;考研失败准备二战但还是没有认真复习的李尔聪;想通过低价 Python 硬件来改变教育资源不平等现状的谢彬彬;跨越大半个成都赶过来又提前赶回去的冷柯……

合影

拍了很多合影,贴两张。第一张是讲师和志愿者一起吃火锅时拍的合影:

blank

王天幸是成都志愿者主力,但是不论是现场的大合影,还是志愿者合影,都没有拍上……这张还不错,入镜了半张脸(右上角)。另外不知道为什么,李者璈拍合影的时候总是不看镜头,也不知道在看哪个女生 :/(这篇知乎回答里的志愿者合影也有同样的问题)

第二张是和来自 HelloFlask 群聊网友的合影:

blank

参加 PyCon China 2019 成都站很开心。明年有机会的话,也许还会去成都。

相关链接

顺便贴一下我的演讲相关链接:

最后,欢迎填写 PyCon China 2019 会后调查问卷,欢迎关注 PyCon China 的公众号新浪微博Twitter 和 Facebook 账号。幻灯片在这里,录像会陆续发布到 bilibiliYouTube 上。

Wii Remote——支持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幻灯片翻页笔

如果你用 reveal.js 做幻灯片,你会发现没有合适的翻页笔可以用。具体来说,是没有支持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翻页笔。

参加 PyCon China 上海站的时候,因为现场条件限制,不得不用翻页笔,但是发现翻页笔只支持上下翻页,不支持左右翻页,而使用 reveal.js 做的幻灯片常常会包含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切换。当时还和其他志愿者说这是个潜在的商机——做一个支持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翻页笔。

回来去网上搜了一下,发现真的没有支持四个方向的翻页笔。想想也没有多少人会需要用到四个方向切换。市场份额最大的幻灯片制作软件是 PPT、Keynote 和 Prezi。前两者上下翻页,Prezi 左右翻页,所以有一些翻页笔会支持在「上下」和「左右」两种模式切换,还有一些会支持切换成「PageUp 和 PageDown」翻页模式,用来给 PDF 文件翻页。

接着,我调整方向开始找有没有只有四个方向键的蓝牙小键盘,找的过程中突然想到以前用手柄映射键盘按键来玩一些不支持手柄的电脑游戏,那么 Wii Remote(Wii 右手控制器)也许也可以通过映射按键来当做一个翻页笔用。搜了一些资料,发现真的可以!找到了一个叫做 WiinRemote 的程序来做按键映射(macOS 可以使用 Darwiin Remote,另外还有其他通用的替代选项)。

以 Windows 10 为例,你需要先通过蓝牙把 Wii Remote 连接到电脑,基本步骤如下:

  • 任务栏蓝牙图标右键
  • 加入个人区域网
  • 添加设备
  • 同时按住 Wii Remote 的 1 和 2 键进入匹配模式(四个指示灯闪烁)
  • 选择设备,一般名称会显示 Nintendo RVL-CNT,点下一步
  • PIN 码留空点下一步

第一次和电脑配对会有些麻烦,后续就可以很容易连接了。

连接成功后打开 WiinRemote 配置按钮。在 Options – Preferences – Button Assign 选项里可以定义按键映射。除了设置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切换以外,Wii Remote 上的其他按钮也可以利用起来,比如分别用来映射 Enter、Esc 这些按钮。

blank

设置按键映射

唯一的缺点就是 Wii Remote 和常见的翻页笔相比有点大……

blank

和翻页笔比大小

虽然看起来很完美,但后来我还是采用了另一个替代方案,买了一个支持切换 PageDown 和 PageUp 翻页模式的翻页笔,这样可以让 reveal.js 的幻灯片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逐页切换。

也许下次演讲你会看到我用 Wii Remote 来翻页。

P.S. 除了用来当翻页笔,Wii Remote 甚至可以用来实现数字白板、触控屏幕和 3D 头戴显示器(Free or cheap Wii Remote hacks)。

我在一本技术书里放置的十个彩蛋

Flask Web 开发实战》已经出版一年多,书里面的一些彩蛋也不知道有多少被人发现了。再不公开,我可能都要忘了。所以就趁着出版一周年这个契机整理一下吧。

这些彩蛋大都是关于电影的一些双关和文字游戏,有一些说是彩蛋可能会有些勉强。比较正式的一共有 10 个,分别对应十部电影。也就是第三章介绍模板引擎时的实例程序电影清单里列出来的十部电影。

下面按照出现顺序一一剧透。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P14 第一章:初识 Flask 1.3

这一节介绍运行 Flask 程序,章节标题是「Run, Flask, Run!」。

阿甘正传里,当阿甘被欺负的时候,珍妮总会喊「Run, Forrest, Run!」。

blank

红白蓝三部曲(Three Colours trilogy)

P36 第二章:Flask 和 HTTP 2.2.3.3

介绍 URL 规则的 any 转换器时使用的示例如下:

@app.route('/colors/<any(blue, white, red):color>')
def three_colors(color):
    return '<p>Love is patient and kind. Love is not jealous or boastful or proud or rude.</p>'

这个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就是列了三个颜色作为 URL 选项,返回的都是圣经里的那句话。

电影清单

P76 第三章:模板

第三章在示例程序里的填充数据是整本书所有彩蛋相关的十部电影,作为一个足够显眼的线索。

movies = [
    {'name': 'My Neighbor Totoro', 'year': '1988'},
    {'name': 'Three Colours trilogy', 'year': '1993'},
    {'name': 'Forrest Gump', 'year': '1994'},
    {'name': 'Perfect Blue', 'year': '1997'},
    {'name': 'The Matrix', 'year': '1999'},
    {'name': 'Memento', 'year': '2000'},
    {'name': 'The Bucket list', 'year': '2007'},
    {'name': 'Black Swan', 'year': '2010'},
    {'name': 'Gone Girl', 'year': '2014'},
    {'name': 'CoCo', 'year': '2017'},
]

另外这个电影清单也有现实版:IMDb镜像豆列

寻梦环游记(CoCo)

P105 第四章:模板

这一章一开始给出了一个 HTML 登录表单的示例,示例代码和渲染后的画面(图 4-1)中,用户名输入框的占位文字是 Héctor Rivera,密码输入框的占位文字是 19001130,勾选了记住登录状态的「记住我(Remember me)」选项。

blank

Héctor Rivera 是电影里小男孩在亡灵世界里遇到的死去的爸爸,他的生日是 1900 年 11 月 30 日,勾选了「Remember me」,他就会被人记住,所以就不会消失了……

消失的爱人(Gone Girl)

P139 第五章:数据库

第一小节介绍关系型数据库的时候给出了一个示例表格(表 5-1),如下:

blank

这两条数据分别对应《消失的爱人》里的男女主角。

记忆碎片(Memento)

同样在第五章,这一章写了一个用来记笔记的示例程序,分别使用了三条笔记内容作为示例演示 CRUD 操作,即:

blank

这三条笔记均是《记忆碎片》里男主角记在各处的笔记。

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P178 第六章:电子邮件

第六章介绍电子邮件使用的示例邮件正文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这是 1987 年从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正文。

本来是想把 Wall 换成另一个单词以便反映现状的,但是出于安全考虑,没那么做。不过这句话原版现在来看已经是够讽刺的了。

黑客帝国(The Matrix)

P246 第八章:个人博客

介绍自定义 flash 消息样式的时候,给出了下面的自定义 CSS 类示例:

.alert-matrix {
    color: #66ff66;
    background-color: #000000;
    border-color: #ebccd1; /* 这一行好像没用 */
}

调用示例如下:

flash('Knock, knock, Neo.', 'matrix')

实际的显示效果如下所示:

blank

模拟了电影原图:

blank

 

《未麻的部屋》(Perfect Blue)和《黑天鹅》(Black Swan)

P236 第八章:个人博客

这一章的示例博客名字叫做 Bluelog,模仿了《未麻的部屋》里记录未麻生活的网站,初始化账户的信息如下:

def fake_admin():
    admin = Admin(
        username='admin',
        blog_title='Bluelog',
        blog_sub_title="No, I'm the real thing.",
        name='Mima Kirigoe',
        about='Um, l, Mima Kirigoe, had a fun time as a member of CHAM...'
    )
    ...

另外介绍博客的主题地方提供了蓝色和黑色两个主题,主题名分别是「Perfect Blue」和「Black Swan」,对应《未麻的部屋》和《黑天鹅》两部电影的英文名(后者致敬了前者)。

龙猫(My Neighbor Totoro)

P260 第八章:个人博客

这个算不上彩蛋……在介绍生成英文标题 slug 的 slugify 函数的时候,实际调用的示例使用了龙猫的几种名字作为输入数据:

>>> slugify(u'My Neighbor Totoro')
u'my-neighbor-totoro'
>>> slugify(u'邻家的豆豆龙')
u'lin-jia-de-dou-dou-long'
>>> slugify(u'となりのトトロ')
u'tonarinototoro'

遗愿清单(The Bucket List)

P421 第十章:待办事项程序

这个彩蛋是刻意加的,因为这一章的示例程序是一个 Todo List 程序,所以要找一个和清单相关的电影。示例程序里的几条待办事项就是电影里的一些遗愿。当时还没看过这个电影,特意去看了一遍,感觉一般。

blank

应该就这些了,如果还有其他的,欢迎补充。

那么放置这些彩蛋的目的是?没目的……仅仅就是为了好玩。同时为了能让发现彩蛋的人也会觉得好玩。

 

李辉

2019年11月3日

头像

今年完全偏离了年初的计划,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 PyCon China 2019 筹备(5~11 月)和准备五个演讲(117h)上。要重回正轨了,明年计划最多只安排 2 个演讲,不再参与 PyCon China 2020 的筹备。接下来一个月,要把拖了很久的一堆文章写掉。

blank

COSCon 2019:一个野生程序员的开源故事

这是在 COSCon(中国开源年会)2019 上海 11 月 2 号分会场 1(开源社区与项目) 下午 2:20 开始的演讲《一个野生程序员的开源故事》的介绍和相关信息。

和标题透露的信息一样,这不是一个严肃的演讲(虽然 COSCon 看起来是一个很严肃的大会)。这是今年的最后一个演讲,明年不会弄那么多了,太累了……

购票和日程:https://www.bagevent.com/event/5744455

blank

标题

一个野生程序员的开源故事

介绍

介绍其实可以忽略,因为根据前几次的演讲经验,演讲内容通常都会和简介有很多出入(跑题)。下面是简介:

2016 年,李辉开始学习 Flask。两年后,他加入了 Flask 开发团队。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其中大量的开源贡献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参与开源对编程能力提高、个人品牌建设甚至是求职有哪些帮助?在本议题中,这些问题将会一一得到解答,你还会了解到如何踏出开源贡献的第一步,并且学到一些小技巧,比如参与开源涉及的英语和 Git 问题。

面向的听众:编程初学者,编程爱好者,程序员等想要参与开源的人。

总结

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