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PyCon China 2021 第一天的一场圆桌讨论(PyHouse)。辛庆老师跟我说的时候,本来没打算参加,后来想到可以邀请我的两个小读者来聊聊,所以在前一天决定来策划和主持这场圆桌。
邀请的两个人一个是 Andy Zhou,他在六年级就开始学习 Python 了,初中时通过读我的书学习了 Flask,然后做了一个班级网站(博客程序 Flog),让同学们可以注册在上面写东西。另一个是陈绍坤(现在才想起来他似乎还在上六年级),知道他是因为他在一个知乎回答里介绍了自己学习编程的经历,而且提到有读我的书(文章?)。不过因为我在大会前一天才发出邮件,陈绍坤没来得及看到,看到邮件时圆桌讨论已经接近尾声……
第二天上午,Andy 的同学 Rice Zong 突然发邮件给我,做了一番相当正式的自我介绍,然后说想和我做朋友,原话是「我正式向你发出交朋友的邀请。希望你能接受这个朋友。」。哈哈,感觉好可爱(希望这样说他不会觉得冒犯)。他告诉我 Andy 跟他嘚瑟我发出去的圆桌邀请邮件,所以问我「作为初中生,如何才能参加 PyCon China 2022?就像 Andy 一样。」。看到最后这个问题,还没看清他说的是 2022,我就赶紧补了一封邀请邮件给他,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位新嘉宾。再加上辛老师邀请的两位在上海现场的王俊杰和胡博文同学,四人成行。
我一开始准备了很多问题,但是几个人三下五除二就回答完了,而这时圆桌还剩一个小时。后面我已经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好在 Andy 和 Rice 实在是能聊,他们完全撑起了整场圆桌。再后来他们久仰大名的 Frost Ming 神秘现身;shell 叔给我们科普了很多法律相关的事情;现场的其他老师也加入进来聊起了网络安全……最后我实在坐不住了,只好把已经跑到月球的话题拉回来,给这场圆桌收了尾。这些跑题内容在最终视频里都剪掉了,要不然视频足足有两小时那么长。
也许是我笑点太低,不过和他们聊天真的非常开心,你很难不被他们的单纯和热情感染。希望明年可以看到他们几个来 PyCon China 演讲,期待明年的 PyCon China。
前段时间发起了 Flask 中文文档翻译,目前正在龟速进行中,欢迎英语比较好的同学参与(翻译或审核已经提交的 PR)。文档首页的 logo 图片里有一句标语——「web development, one drop at a time」,我临时翻译为「Web 开发,一次一滴」。在 GitHub 仓库的讨论里,大家给出了更多更好的备选项。根据这次问卷投票的结果,「Web 开发,起于点滴」排在第一位(由 HelloFlask QQ 群里一位翻译专业的同学翻译),详情如下:
我在连续三年 PyCon China 的三个演讲里,试图以重复三遍的方式来澄清非常普遍的对于 Flask 的 logo 是什么的误解。成效怎么样暂且不说,但是最近发现我其实是在用一个新的误解来替换前一个误解……我一直以为 Flask 的 logo 是用动物角制成用来装火药粉末的容器,即 powder horn,但它其实是用来装饮品的容器,即 drinking horn(或许可以翻译成「牛角杯」?)。录制捕蛇者说播客 Ep 30 第一次聊到了这件事,这里再写一篇文章来广而告之,作为对自己传播错误知识的救赎 :P。
OpenAPI(原 Swagger)是一个流行的 REST API 描述规范,围绕它有许多非常实用的 Web API 开发工具。而 Python 是一门流行的编程语言,使用它可以非常高效地开发 Web API。这个议题将会以 OpenAPI 的入门介绍开始,探索如何在流行的 Python Web 框架中实现 OpenAPI 支持,并在最后介绍一些现有的解决方案和工具。